读书笔记之《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武晓媛)

发布日期:2017-03-30     浏览次数: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一书,其作者是本·戴维。1971年,本·戴维发表了《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后,得到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引用,并奠定了他在科学社会学界的地位。斯托勒把本·戴维列为美国的科学社会学研究中与默顿传统无关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另外两位是库恩和普赖斯),科学哲学家阿加西则把默顿和本·戴维称为当代最活跃的两位科学社会学家。现在我们再读《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这部科学社会学经典著作,应该从全球史、文化史的新视角反观过去,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社会身份,对这本著作有一个新的认识。结合读书会大家讨论的观点,我就两点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关于理论套用的问题。作者将科学体制化“强加”于希腊科学时代,这本身就与史学研究回归历史现场的研究方法相抵触。但是正如姚老师作出的解释:作者身处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作为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研究员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科学顾问,这样的政治身份及其经历了家族罹难,结合后现代时期西方正盛行一种综合性哲学与人文思潮以及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青年革命最活跃时期,本·戴维放大了体制化这一强概念。其实,关于运用后发概念套用过往历史的这种不正确的研究方法,在我最初开展研究中也犯过。我曾是选择一套理论,然后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尝试着运用这一理论套用我的研究问题,就是2014年硕士论文选题时,我用结构功能理论套用美国农业科技体系这样的问题研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我的一种感受就是觉地论文做的刻板、固化,感受不到做研究的乐趣,“预设好目的,一切为目的服务”的研究非常枯燥无味,而且也不会收到效果。所以,当我们谈到本·戴维在《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中过渡强化“体制化”的问题,真是感同身受。

(二)关于科学中心转移的问题。本·戴维在书中的第五章至第八章讨论了科学中心转移的问题。本·戴维的观点是“必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心的继承”,“其一是支持科学的水平,这可能反映了科学家和(或)他们的支持者在范围广泛的各阶层中唤起对科学的兴趣方面的成功;另一个研究科学中心的方向是科学研究组织和系统是否恰当”。

关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问题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的著名的汤浅定律,即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如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谓之“科学活动中心”,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叫做科学兴隆期,一般科学兴隆期的时间为八十年。究竟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原因和标准是什么,我简单了解了一些。

表1.关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研究情况

时间

人物

著作

观点

1929年

丹皮尔

【英】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提出“世界科学中心”这个词语,但没有明确界定,未归纳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

1954年

贝尔纳

【英】

历史上的科学

首次提出科学活动中心,列出自人类起源至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和科学活动中心,并作定性描述。但未对中心转移的原因和规律做出分析。

1962年

汤浅光朝【日】

根据赫傍萨编纂的“科学和技术编年表”和韦伯斯特的人名词典中的1501-1950年的统计资料

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做出了定量分析,给出了定义,指出了世界科学中心形成与转移有社会革命和科学家集团老化等原因。不足:分析相对简单,定义科学兴隆期为什么用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并未做说明与分析。

1974年

赵红洲

【中】

依据《复旦大学学报》所载的“自然科学大事记”

独立发现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分析了各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科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因—社会的科学能力,提出当采学科概念。

 

1981年

刘则渊

王海山

【中】

揭示了哲学高潮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过程与关系,抽象总结出英、法、德“哲学高潮—社会革命—科学中心—工业革命”的模型,得出超前形成的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一个原因这一结论。

1996年

陈文化

【中】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近现代世界技术活动中心转移现象,发现各工业国家在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1998年

刘鹤龄

【中】

工业革命不是进入科学兴隆期共同的社会生产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不是进入科学兴隆期的普遍的政治条件,哲学高潮不是进入科学兴隆期所必需的文化准备的一个方面,但是,每一个国家在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之前,都经历了经济起飞阶段、都有一个资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初始过程,都形成了解放思想的文化氛围。而且,正像每一个时期的科学活动中心都反映了相应阶段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样,每一个国家在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之前所经历的经济起飞、政治革命准备和精神解放运动也都反映了相应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这三方面构成了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重要前提。

2000年

冯烨

梁立明【中】

根据五个不同的科学技术年表,验证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规律的时空特征,分析科学中心与学科中心的关系。

2002年

程耿东

【中】

提出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根据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和中国的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中心之一,进一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

2004年

胡红华

【中】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同世界学术重心的兴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般而言,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是学术重心转移的表征之一,两者难分先后。同时,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又为学术重心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基础与前提。

 

就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这样的问题,结合中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我们应该从诸如大科学的转移、新科学现象的出现、文化传统和教育风气等不同角度认识和对待。对质的分析和量的统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武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