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史论坛

【第47期】樊志民教授:铁犁与牛耕——传统农业时代一场复杂的革命

发布时间:2023-06-07

5月31日上午,“表里山河” 科史论坛第47期开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教授应邀做《铁犁与牛耕:传统农业时代一场复杂的革命》的专题报告,我所赵云波教授主持。


2127dd9f5b6e43608252f103307ffee5.png


报告围绕四部分内容展开,论述了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铁器畜力的使用,缘何成为世界传统农业史上的一场复杂的革命:


第一,铁器与畜力的使用是中国进入传统农业时代的重要标志。耕作方式由单纯依靠人力推进至依靠畜力,可谓是农耕动力史上的革命。铁器牛耕的推广在客观上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这种生产力发展中的标志性因素却极容易引起人们的过分强调和突出,从而使问题的研究陷于简单化。

第二,樊教授指出,铁器与畜力发生效力的过程是渐进的。三代井田制度出现于原始社会向文明时代的过渡时期,耦耕公田弥补了个人劳动能力的不足,是畜力用于农业生产之前的有效劳动组织形式之一。随后铁农具与个体劳动力的结合使自耕生产成为可能,颠覆了实行了千百年的井田制。当时仅豪族或国家在边郡地区的开发行为才有能力使用这种工具,铁犁与畜力的结合使汉魏豪族规模经营成为基本经济形态。随着直辕犁变成曲辕犁、二牛变一牛、硬配套变成软配套,铁犁牛耕才与五口之家联系到一起,进入了普及阶段。因此,只有把这个过程演进完成,铁犁与畜力的使用才发展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地步。

第三,铁器与畜力的结合和使用导致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趋于复杂化。其一,铁器与金属的出现促进了工具制造业的分工;其二,金属农具更具标准化;其三,破土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四,出现了复杂多样的耕犁;其五,出现了更多的驾系方式;其六,畜力驯育驾驭系统更为复杂,同时,畜力的驯有、养护、调教、控制也趋于复杂化;其七,简单小型农具发展为复杂大型农具;其八,人、畜、农具系统配置趋于复杂化。

第四,樊教授总结了铁犁牛耕的历史演进与整体功能的完善过程。《易·系辞传下》中记载的曲木工序可视为由耒向犁的过渡形态,《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勾庛功能已近乎犁,不过是用人力而非畜力。汉代铁犁牛耕的进步在于犁壁与犁箭,而到唐时,耕犁基本定型,传统农业中人、畜、工具三者的关系达到了协调适应。


报告最后,樊志民对现场师生的提问进行了逐一解答。


撰稿人:王一茹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