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史论坛

【第32期】石云里教授:在华耶稣会士对欧洲科学知识的重塑与传播——以首部望远镜中文著作<远镜说>为例

发布时间:2022-06-07

2022年6月4日上午,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科技史系列讲座”第32期开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石云里教授作了题为《在华耶稣会士对欧洲科学知识的重塑与传播——以首部望远镜中文著作<远镜说>为例》的学术报告。石云里教授现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学会主席。本次报告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由我所王金副教授主持。


93ce1274bcf44d9e84785f3d6cbaddaf.jpg


本次报告以首部望远镜中文著作《远镜说》为切入点,围绕问题的背景、底本查验、插图里的线索、一幅特别的插图、结语等五个部分展开:


一、问题的背景


石云里教授首先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科学活动为主线描绘欧洲当时的大背景。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并详细记录观测过程及结果,他提出金星和其他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观点,由此卷入与经验哲学家的争端。而后伽利略以潮汐运动问题论证地动说,遭到宗教法庭的审判,最终被判终身监禁。虽然伽利略的日心地动说在欧洲受到禁止,但在华耶稣会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1574-1659)、邓玉函(Johann Schreck,1576-1630)、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仍进一步将其发现介绍到东方。1626年,汤若望为扩大欧洲天文学知识在士大夫之间的影响,与李祖白(?—1665)合作写了第一部望远镜中文著作《远镜说》。


二、底本查验


石云里教授认为方豪(1910-1980)是最早对《远镜说》进行推断的人,随后他对方豪的推断再次查验,发现德里贤(Pasquale D'Elia,1890-1963)指出《远镜说》并非1618年在法兰克福出版的杰罗米·希尔图里(Girolamo Sirtori,1580-?)《望远镜:制作伽利略观星仪器的新技艺》的译稿,此结论与方豪的推断相悖。


三、插图里的线索


石云里教授对比《望远镜》与《远镜说》的内容与插图,认为两书之间大有不同。《望远镜》详细阐述望远镜的制作原理以及制作方法,而《远镜说》则主要介绍望远镜的功用,达到宣传欧洲天文学之高超的目的,对制作则一带而过。因此得出《望远镜》并非《远景说》底本的结论。


四、一幅特别的插图


《远镜说》的底本究竟是哪本书?石云里教授从《远镜说》里的插图入手,寻找“月初四形”、“月上弦形”、“积尸气之图”、“觜宿之图”、“太阳之图”、“木星之图”、“土星之图”和“金星消长上下弦之图”的来源,石云里教授比对伽利略的著作后,将目光转向与伽利略同时期研究望远镜天文学的一位数学教授——沙伊纳(Christopher Scheiner,1573/75-1650),在沙伊纳的指导下,其研究生洛克(Locher)著有《数学的讨论》一书,石云里教授通过一一比对插图,认为此书是《远镜说》的底本。


61abbf68730645229ef2024283a1621f.jpg



五、结语


石云里教授最后进行总结,提出五个结论:第一,《远镜说》不是《望远镜》的译本,而是汤若望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编写而成;第二,洛克在宇宙结构上认同第谷体系,但汤若望在《远镜说》中则对此进行修改;第三,耶稣会士对欧洲天文知识传播不是知识搬运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和一定的边界条件对原有知识进行重塑;第四,限定知识重塑的边界条件包括:传播知识的目标与受众、耶稣会的官方立场、中国传统、耶稣会士的自身经验;第五,这种知识重塑在《崇祯历书》中表现得非常典型。此外,石云里教授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得出一个附加结论:1620年耶稣会士在澳门已开始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石云里教授由小见大,从微观视角入手,进而寻找大量资料完善证据链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和展示。在互动环节,石云里教授对参会师生的提问做了详尽解答,引发了参会师生对于耶稣会士在华传播知识的再度思考。


通讯撰稿 | 鲁   宁

通讯审稿 | 王一茹

网页编辑 | 王   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