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史论坛

【第41期】刘永谋教授:警惕新科技的治理滥用

发布时间:2022-11-21

2022年11月6日下午,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表里山河”科史论坛第41期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作题为《警惕新科技的治理滥用》的学术报告。刘永谋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与战略中心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荷兰乌德勒支大学、西班牙巴斯克大学、法国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出版《科技与社会十四讲》《元宇宙陷阱》《技术的反叛》《物联网与泛在社会的来临》《行动中的密涅瓦》《哲人疯语》《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等各类著作20余种,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16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吴玉章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当代社会中,随着技术治理的不断推进,因科技之名的伪科技治理现象也日益普遍,存在伤害科学技术和技术治理的可能性。围绕这个主题,刘永谋教授主要介绍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技治社会与治技社会

刘教授主要讲述了“技治社会”与“治技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技治社会,就是技术治理社会,现如今的社会治理已走向这一阶段。在当今社会治理中,科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甚至决定社会治理决策;而在这一过程中,握有科学发言权、科学解释权的专家学者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众多的科技知识,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带来诸多治理问题。首先技治社会的主体,专家团体握有科技相关领域的发言权,普通社会民众难以理解与解释相关科技知识,更难以对其加以监督与甄别,这就很容易陷入一种“黑箱模式”。出于各种利益诉求,专家团体可能会违背客观科学知识向社会大众输出解释,也可能出现技术误译。其次就科技本身而言,科技具有两面性,如果在技治社会中科技失去了管理约束,可能会朝着危害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所以不仅要强调技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重视治技社会的发展,治技社会的重点在于选择何种模式,如何去控制技术。综上所述,技治社会与治技社会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科技之名,伪治理之实质

刘教授在本章节中,主要列举出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各类“伪科技治理”现象,并对其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在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技治理现象。伪科技治理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点,当高效的技术手段,用于人类社会相关的领域时,可能并不高效。例如,高效率运算的信息技术手段用于疫情防控时,往往暴露出各种问题,造成社会效率的降低。第二点,尽管技术本身确实高效,但是伪技术治理过程中,往往贯穿权利与利益。部分专家团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非从科学本身出发,打着科学旗号参与社会治理,造成了伪科技治理现象的出现。


三、常见的非科学专家政治

刘教授由伪科学治理现象的主体问题进一步引申,讲解了常见的非科学专家政治形成原因和类型。存在故意与非故意两种情况。比如后者,部分专家对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结果导出了不科学的成果,出现了谬误与偏差,技术转译沦为技术误译。


四、非故意治理误译问题

刘教授通过后达尔文主义发展的例子,论述非故意治理转译的一般路径。根据一般的哲学原理,是无法推出应当,科学原理推不出人类活动。但是在治理转译过程中,常常违背这一哲学理论,造成非故意治理误译现象的产生。以后达尔文主义发展为线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达尔文提出了演化学说,从客观角度阐述了生物适应环境,演化自身的自然现象。随后很快达尔文主义就被转译到社会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进一步将其发展为进步伦理学理论,强调生物进化向着完美高级状态转变,违背了达尔文的中立本质,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种族优胜劣汰理论。


五、技术治理并非技术统治,准技术治理

首先刘教授带领我们厘清了技术治理与技术统治的区别联系。技术治理应当是主体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参与者包括专家团体、公共部门与一般民众。技术治理不应该是单向的,应当是相互互动、协商交流的。技术治理强调一定程度的自治自管,而不是强权化命令性的。技术治理的第一要义的科学,依赖科学而不是依靠强权。如果坚持技术治理为社会治理发展方向,会促进社会治理的长足进步,而技术统治,由于体系机制的不透明和僵化等原因,会催生大量的伪科学治理现象。我们需要守好治理与统治的界限。诚然,技术治理与技术统治操控的界限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难以一蹴而就地画出统一的界限来,要因地制宜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技术治理要平衡有度,循序渐进。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要避免伪技术治理,树立正确的技术治理观,同时也要认识到科技的局限性,不要过于迷信技术治理。加强技术治理的顶层机制设计,理想的技术治理模式,既不是完全的技术治理,也不是非技术治理,而且一种“准技术治理模式”。准技术治理不单纯依赖于科学技术,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条件,将技术与非技术巧妙结合,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尊重被治理者,达成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有效沟通。准技术治理模式并不完美,但是是一种合理化方案。


在互动环节,刘永谋教授对参会师生的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并与赵云波教授、李树雪教授、彭鹏副教授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参会师生对当前技术治理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撰稿人:张国威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