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史论坛

【第82期】郭世荣教授:“器物非其人勿传”——自鸣钟在朝鲜的历史及其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12

2024年11月8日,“表里山河·科史论坛”第82期举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器物非其人勿传”——自鸣钟在朝鲜的历史及其文化意义》的报告,彭鹏副教授主持。


gsr.JPG


郭世荣教授教授介绍到,自鸣钟虽是一种普通器物,但其设计精巧,记时功能又具重要天文历法意义,因而被认为是“国之重器”。它最初由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带入中国,后在明末时,利玛窦等将自鸣钟作为礼物献给中国皇帝,从而开启了自鸣钟在中国的历史。受中国影响,在17、18世纪的朝鲜,官方和学者都十分重视自鸣钟。从国王、贵族,至士人阶层都对自鸣钟深感兴趣,因而朝鲜文献对它多有提及。第一个记录是朝鲜仁祖八年(1631)郑斗源和李荣俊在北京获得陆若翰所赠的一批书籍和仪器,其中就包括自鸣钟。自鸣钟引入朝鲜后,王庭视之为重宝,设法从中日两国购进,并委派重臣领导工匠研究仿制,由此出现了一些技术专家,包括崔天若、洪寿海和罗景勳等人,他们根据实物研究、仿制或设计制造自鸣钟。18世纪的著名学者洪大容、黄胤锡都曾为了自鸣钟而输财耗力,拥有自鸣钟遂渐成身份象征。可见,自鸣钟在朝鲜受到了官方、上流社会与知识阶层的追捧,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

互动环节中,郭世荣教授针对现场的提问逐一进行了解答。郭教授开阔的研究思路为参会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撰  稿:王   序

摄  影:陈   卓

编  审:王   坚

二  审:彭   鹏

三  审:赵云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