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5
又是一年丁香花开季,喜迎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日。2022年5月5日下午,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科技史系列讲座正式启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冯立昇教授作了题为《李俨、钱宝琮与中国数学史学科的构建——纪念李俨、钱宝琮诞辰130周年》的首场报告。本次报告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举办,并由我所赵云波教授主持。
冯立昇教授就“李俨、钱宝琮与中国数学史学科的构建”专题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数学史研究在中国的发端:数学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二、从专题研究到综合研究:李俨、钱宝琮与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创建;三、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建制化;四、学科发展、学术传承和知识创造。
首先,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清代中期乾嘉学派已对传统算学典籍文献进行了许多发掘与整理工作。冯教授认为,中国史研究工作的发端,应当追溯到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阮元等人编写的《畴人传》以及后人的续编工作。从编史学视角考察,从阮元《畴人传》开始,传统数学在当时受到西方数学的巨大冲击,数学古今关系和中西关系,成为中国数学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核心性问题。罗士琳继承了阮元的数学史观。而在他之后,解析几何、微积分等近代数学传入中国,诸可宝编写《畴人传三编》,此书从编写体例、叙述方式、编史思想观点都与前者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其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通过李俨、钱宝琮和严敦杰等一批杰出学者的努力开拓,使数学史的研究在中国成为了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李俨、钱宝琮与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同为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李、钱等开拓者采用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重新编写中国数学史。冯教授在第二部分运用详实的史料、论述了李、钱二人如何致力于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并通过介绍李俨与美国数学史家史密斯的联系来说明当时中外数学交流情况以及对二人的论文、著作和治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考察。
在第三部分中,冯教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建制化。新中国成立后,李、钱二人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门从事数学史的研究,数学史专业的建制化有了重要进展,数学史成为一项有组织的事业。在引进人才队伍方面,五、六十年代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有杜石然、梅荣照、何绍庚、郭书春、沈康身等一批研究学者。并在李、钱的带领或影响下,在专题、断代史方面完成很多工作,推进了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发展、为数学史在中国的建制化做出了贡献。
最后,在针对“学科发展、学术传承和知识创造”的角度,冯教授认为借用范例和范式的概念,并加以适当的重新界定和变通,用来说明中国数学史的范式形成与转换问题,是具有好的解释力的。从吴文俊对数学史的研究上,可以看出吴文俊对其二人的考证方法十分推崇,同时继承和吸收二人的编史思想。这体现出不同范式的并存和范式转换与范式拓展的并存是中国数学史学科发展的常态,这也是中国数学史编史学连续性的体现方式。
在提问环节中,冯立昇教授就每位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本次报告得到大家积极响应,参会师生受益良多。
通讯撰稿 | 吴 双
网页编辑 | 王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