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2022年5月6日上午,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科技史系列讲座继续举行。东华大学杨小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五四”之前将西学纳入中学范式为何不成功?》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上举行,我所李树雪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杨小明教授首先表达了他作为一个老“山大人”对“母校”百廿年校庆的拳拳之心和热烈祝贺,然后从六个方面围绕本次报告的主题展开了讲述:
第一,杨教授结合了自藏的珍贵史料,图文并茂地对清代山西学者安清翘的生平及学术成果进行了介绍:
安清翘(1756-1829),字翼圣,号宽夫,山西垣曲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其中科学著作主要集为《数学五书》19卷,包括《学算存略》3卷、《矩线原本》4卷、《一线表用》6卷、《推步惟是》4卷以及《乐律心得》2卷。安氏的《数学五书》从“九九”“比例”的中国传统数学出发,依次展开,阐发了天文历法、数学和音律问题,多发“古人之未发”。杨教授同时指出,《学算存略》应是其中最基础、写作年代最早者,而《推步惟是》可谓是其著作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安清翘天文历法研究以及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包括了对岁差成因的认知,以及对“西学中源说”的系统批评。《乐律心得》完成最晚,是安氏用中国传统的“连比例”对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的阐发,是“十二平均律”数学形式完成和近代化标志。
第二,杨教授对安清翘在天文学方面的独见进行了详细阐述。明清时期,欧洲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托勒密岁差的“恒星东移”学说,其把岁差归结为所有恒星沿黄道的东进,从而否定了春分点的西退。清初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梅文鼎全盘接受了该理论,并给出“三大证据”。然而,安清翘对此予以坚决否定,坚持了中国“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传统。针对于此问题,杨小明教授从岁差成因的科学认识、日月五星左旋理论以及天文考古学三个方面,对安清翘的天文学成就给予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
第三,杨教授还对安清翘的数学著作《矩线原本》进行了介绍。《矩线原本》的写作目的专门针对梅文鼎的《数理精蕴》,试图以中算传统替代梅文鼎的西算,即以中国传统数学对《数理精蕴》进行重新解构。
第四,对于梅文鼎论证“西学中源”说的“四大证据”,安清翘不仅仅一一反驳,更是火力全开,对其进行了质疑与批判。对于安清翘的这种“反西学中源说”,杨教授认为,一方面,“西学中源说”的深层文化心理,其实是预设了西学优于中学的潜在前提,这是安清翘绝对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对西学的排斥导致安清翘反“西学中源”但最终又无可避免地陷入另一种新形式的“西学中源说”而不自知!
第五,杨教授从哲学、科学方法论、科学探索等方面,对安清翘的科学思想脉络和源流进行了梳理分析。事实上,安清翘的一些理论原型正是因深受梅文鼎的影响而形成的,但是,为什么安清翘处处以清代“历算第一人”梅文鼎为靶向呢?杨教授认为,其根源不在梅文鼎而在于徐光启,是徐光启对中学的“无知”和贬斥,激起了安清翘的民族“义愤”,并成为他振兴中学的动力。由此,安清翘从中学传统寻找其学问之基,将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内在联系起来。从中学传统到“矩”哲学,到“絜矩”的科学方法论,再到中学传统下的天文历法、数学和乐律学的科学探索,即是安清翘表里如一、一以贯之的科学思想脉络和源流。
第六,对于“五四之前将西学纳入中学范式为何不成功?”这一设问,杨教授给出了他的结论:
1. 抑西扬中的立场,导致安氏虽反“西学中源”却陷入新的“西学中源论”中;
2. 无论是徐光启的“全盘西化”,还是梅文鼎的“西学中源”,拟或安清翘的反“西学中源”,如果离开对中、西学各自内涵及其关系的真实客观的认知,中西“会通”之路必然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3. 安清翘不是个案,而是时代的别样折光。身处西学东渐、明清嬗代的大历史,面对西学对中学的挤压,激于民族情感,将西方科学纳入中国传统框架,是当时学人(包括清初历算大家王锡阐等在内)的使命和担当。这也是为什么“西学中源说”和“反西学中源说”最终“意外”殊途同归的历史逻辑;
4. 在明清中西观蜕变的历史大潮中,安清翘“中学为主,西学为参”的主张成为连接明末徐光启“会通中西,以求超胜”(实质是“西学为主,中学为参”)思想到清末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转折和津梁。
最后,在提问环节中,杨小明教授就每位师生提出的困惑与问题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引起了与会师生热烈的反响,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点赞,赞叹杨老师博学的知识体系和过人的讲述水平。报告总结时,主持人以“严、细、深、实”四个字对本次讲座予以了高度评价。
通讯撰稿 | 王博宇
网页编辑 | 王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