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30
2022年10月28日下午,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科技史系列讲座”第38期开讲,东南大学夏保华教授作了题为《走进技术思想史——创新哲学视角》的学术报告。夏保华教授现为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科技创新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技术创新哲学与中国自主创新的实践逻辑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与技术思想史、技术创新哲学与治理等。个人学术专著有:《社会技术转型与国自主创新》、《发明哲学思想史论》、《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本次报告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由我所副所长赵云波教授主持。
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技术发明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并不多见,而关于发明思想史的系统分析则更是少之又少。技术思想史是一部充满“遗忘”的历史。围绕这个主题,夏保华教授主要介绍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发明哲学》发现到《发明哲学思想史论》的写作
2008年底,夏教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现了英国技术历史学家德克斯的《发明哲学》,这是一部被遗忘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其目的是为发明史研究,有关发明的法律争论提供一套概念工具。德克斯是一位被遗忘的工程派技术哲学先驱,他是工程师、发明家和发明史研究专家。德克斯集中于“发明”,并构造了“发明哲学”一词,有明确地进一步发展“发明哲学”的意识;他重视“概念分析”,他认为发明哲学就是要澄清有关发明的概念;他的工作为技术史研究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德克斯发明哲学思想,夏教授出版了《发明哲学思想史论》,基于第一手资料,对中外的发明哲学思想进行了探索性勘察和概括总结,勾勒了一幅发明哲学的思想系谱,为“发明思想史”和“发明哲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遗忘:发明思想历史的底色
夏教授主要讲述了“两个遗忘”,分别是:19世纪美国政治经济学派成员约翰•雷和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经济思想史上,将“发明”(或“创新”)视为国家或社会经济发展源泉,并以他作为自己理论研究基石的学者,除了熊比特,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学者,他就是约翰•雷。1834年,约翰•雷在美国波士顿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宣言》,他是19世纪美国政治经济学派的一位主要人物,但当代一些学者指出,约翰•雷的发明经济学研究,足以让他被誉为创新经济学的先驱。约翰•雷强调发明的作用,他认为“发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国家财富......只能借助发明能力才能增长”,“发明是世俗世界能被称为创造的唯一力量”,主张制订发明的政府干预政策,以使现代技术产品在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中得到生产国立法者的支持和帮助。熊比特的创新经济学之父的地位不可撼动,但约翰•雷作为创新经济学先驱,亦应得到广泛承认。
夏教授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培根及其思想的地位,培根作为第一位预见并大力倡导“现代技术社会生活”的思想家,作为竭力呼唤人类告别手工工具文明而进入机器技术文明的技术时代先知,应被视为“技术哲学之父”。培根的著作《新工具》,本意是要提供发明的逻辑,本身就是论述技术发明的逻辑,不能仅仅只把它的内容解释为一套科学认识的归纳逻辑,也不能仅仅只把它视为一部科学认识论著作。
三、有待拓展的技术思想史论题
夏教授提出了三个有待探究的论题:
一是技术发明思想谱系结构论题。发明哲学的思想分为古代发明神创论主导时期、近代发明英雄论主导时期和现代发明社会论主导时期。其中,发明的神创论思想最为古老,影响也最为深远,其主张发明是二元的、确定论的、神“创”的、发明是人的“发现”、发明是神的恩赐、是神圣的。发明英雄论思想是最流行、最大众化、最根深蒂固的,但也是最不理论化、最不系统的。发明社会论将发明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夏教授也提出了疑问,目前这种发明哲学思想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别的划分方式?
二是从“发明”到“创新”话语转换的哥白尼革命论题。夏教授介绍了由发明到创新是如何在术语上分野的。夏教授首先强调了熊彼特创新理论中蕴含的哲学意蕴,他认为,熊彼特创新理论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要对“发明”和“创新”进行严格区分,轻视和忽略“发明”而重视和强调“创新”,从“发明”到“创新”是一种话语转换,是一场哥白尼式的“世界革命”,这种话语转换使人们说不同的话,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夏教授认为,“发明”概念经历着一个逆向思维演变活动,“能指”由现实社会中的发明物逐渐转换为人思维中的发明思想。“创新”概念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变革的引入行动,其引申含义才指从思想提出到引入行动的整个过程。
三是“另一种技术转型”论题。夏教授尝试提出了比“技术革命”尺度更大和本质上更关键的“技术转型”概念。从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心身技术文明到机器技术文明的技术转型,那么在机器技术文明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实现另一种技术转型?从中国技术发展的技术转型实践逻辑与困境来看,中国由立足自主创新的中国古代技术文明,转型到引进吸收与再创新的中国现代技术文明,那么未来中国的创新将向何处去?夏教授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历史研究都是未来史,如果我们向往另一种技术转型,我们恰恰要回到思想史中论证,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夏教授提出的这一系列新概念、新思路,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体现了一位学者为了学术虔诚奉献的精神。讲座结束后,赵云波教授与夏教授就“德绍尔作为现代技术哲学家,却持有神创论的观点”进行了交流。夏教授对德绍尔的生平经历进行了简单介绍,认为德绍尔的神创论的观点,是其本身的宗教背景与遵循的古代西方传统造成的。夏教授的讲座,使我所各位师生受益匪浅。
撰稿人:林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