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团队 » 兼职教师

杨小明

发布时间:2014-04-16

yangxiaoming.jpg

  

一、学术经历

杨小明,男,中共党员,1964年12月生,甘肃武都(今陇南市)人。1986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自然辩证法专业;1996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专业,师从我国著名老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著名科学史家张秉伦教授,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5月,在太原理工大学晋升为副教授,同年4月评为山西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001年12月,在河北工业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3月,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2004年3月又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8月,被上海市人才引进到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同时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1月,牵头申报成功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成为当时学校六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之一;2006年牵头申报成功东华大学科学技术与哲学研究中心,是东华大学首批两个校级文科基地之一;2007年7月,以科学技术史学科牵头参加上海市重点学科的申报,获得好评;2007年7月,在东华大学评聘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在纺织学院中国古代纺织工程、人文学院纺织科技史、服装学院服装艺术史论等方向指导博士研究生;2008年12月,牵头申报的科学技术史学科被东华大学确立为11个校级重点建设规划学科之一;2010年7月,牵头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参加了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因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受到上海市的支持和倾斜;2012年,牵头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申报成功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纺织科技史”博士点,国家学位办备案,2014年起开始自主招生;2012年,负责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参加了教育部的学科评估,获全国第八的好成绩。

现为东华大学三级教授,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纺织科技史博士点负责人,科学技术史校重点学科负责人,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与哲学校文科基地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学位办第四、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委,山西省潞绸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后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或为主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清史》工程等20余项;获山西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2004)、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全国地方史志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山西省社科“百部(篇)工程”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山西省社科二等奖(2011)、山西省社科三等奖(2013)、中国丝绸协会优秀论文奖(2011)等多种奖项;学术成果、思想与事迹等被《哲学研究》、《史学月刊》、《科学时报》、《中华读书报》等介绍,特别是《史学月刊》予以长达13000字的长篇书评介绍。独著或合著有《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山西科技史(上部)》、《大道无言——<系统辩证学>解读》、《科学史应用教程》、《中国科技十二讲》、《明清科技史料丛考》、《科学与宽容》、《当代中国科技十五讲》、《物理大师杨振宁》、《山西省志·科学技术志》、《燕赵思想家评传》、《西北实业公司纺织史研究》等著作;先后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技史料》)、《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中华医史杂志》、《浙江社会科学》、《文艺研究》、《中国音乐》、《探索与争鸣》、《丝绸》等发表高水平CSSCI、EI、CSCD等学术论文180余篇。

  

二、学术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文化史、科学思想史、地方科技史、纺织科技史等,基本情况及主要特色如下:

1、地域文化与科技发展

(1)在国内外首次就以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为肇始和代表的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的关系进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专著《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被《中华读书报》特别是《史学月刊》(CSSCI来源期刊)予以长达数千乃至13000字的评介,并在科学史国家最高刊物《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技史料》)、《中华医史杂志》以及科学技术哲学CSSCI来源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并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复印。

(2)为主参与山西省科技厅“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山西科学技术通史研究”,作为与高策合作的主要撰稿人的相应著作《山西科技史(上部)》于2004年获山西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并围绕此项目在国家科学史、科学哲学等学科的核心刊物发表系列学术论文;与李镇西、高策合作的再版《魂系山西》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誉为“山西历史文化的名片”,在2009年6月10日太原的盛大首发式上,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高度评价该书“非常难得、非常珍贵”!与会专家也一致盛赞该书是“史学和文学的很好结合”;作为科学家分卷主编参与了河北省哲学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燕赵思想家评传”的策划、写作和统稿等工作。该项目是河北省社科界的一件大事,相应系列著作《燕赵思想家评传》在2013年出版。

(3)承担高策、张培富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先秦黄河与长江中下游科技文化比较研究”子项目,这是关于地域文化与科技发展系统比较的专门研究。

(4)近来年,带领、指导博、硕士生对长三角、广西、山东、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市区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整理和比较,并试图与国外譬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纺织技艺进行对照、参鉴。

这几大群项的研究,推动了国内地方科技史尤其是区域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序列与纲领的研究,促进了地方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学与文化等领域方向的探索工作。 

2、科学文化史研究

将科学思想史、科学与文化的研究,有机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并自觉接受其思想和方法指导,完成了以专著《大道无言——〈系统辩证学〉解读》、《中国科技十二讲》、《当代中国科技十五讲》、《科学与宽容》以及论文《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吗?》、《哲学思维与东西方科学之差异》、《中国古代没有生物进化思想吗?》、《“美国猴子案件”:历史还是偏见?》、《哲学思维与东西方科学之比较》、《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矩”: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十二平均律:从江永和安清翘看朱载堉的思想源流》、《郭嵩焘科技观初探》、《薛福成科技观初探》、《因果性的数学解释》等一批学术成果。

3、中国科技史研究

(1)明清科技史研究

除了地方科技史的研究之外,在中国科技史特别是明清天文学史、中外科技交流史、中国医学史等领域的研究上也颇有心得和收获。譬如认为,日月五星左、右旋——中国古代主要的宇宙模式之争,继清初的王锡阐之后,非但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由于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特别是其多重天说的影响,而日趋激烈。并通过关于岁差成因的中西论争,还有机地与“西学中源说”之是是非非纠结在一起。其成果就是主要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上的《黄百家与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梅文鼎的日月五星左旋说及其弊端》、《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安清翘的左旋会通》、《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等论文,揭示出清代科学思想史上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梅文鼎倡导“西学中源说”是以默认西学优于中学为隐含前提,安清翘批评“西学中源说”则以否定西学优于中学为预设基础。立论虽然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却出奇的一致,即发扬传统以求超胜!就中学的维护和弘扬而言,“西学中源”的解构者安清翘甚至比倡导者梅文鼎更坚决、更彻底;又如,发现了国内外学者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就在致力于寻找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1760年在《坤舆全图》中对哥白尼学说介绍之前哥白尼学说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史料,即1697年左右黄百家《黄竹农家耳逆草·天旋篇》中对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详尽介绍;再如,发掘出独立于牛顿之外,山西垣曲人安清翘(我国当代著名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的同乡前辈)对岁差成因的等价解释,即黄道轴周日沿自东而西即逆时针的左旋方向自转一周的同时也绕北极自东而西圆锥形地公转一周,由于这种自转稍迟于其公转,作为相对运动的结果,反而是黄极环绕北极(赤极)的缓慢东移,这就是岁差产生的原因。——从安清翘对岁差成因的独立天才破解,到席泽宗对超新星古代记录的研究,这是中国人包括山西人伟大创造力的生动写照!与高策合作的《明清科技史料丛考》就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一个结晶之作,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安清翘科学思想脉络与源流研究》也是这一方向的拓展。

(2)中国火药史研究

国内外学者公认是冯家升、王铃的研究,始将火药的发明与中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杨小明和他指导的博士生王坚通过发掘史料认为,在以上二人之前,山西人曹焕文就提出了“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炼丹家所发明的”这一被后来学术界普遍接受而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基本论断,并给出了较后来冯家升更有理有据从而更加令人信服的论证。这一研究结论,改写了中国火药史学史,证明曹焕文是中国火药史研究的第一人。百年来,在将火药发明的荣光重归中国的艰难学术跋涉历程中,山西人冯家升和曹焕文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贡献,这也是山西大学地方科技史研究的收获之一。

(3)华裔科学家研究

与高策、牛芳等合作,对张民觉、杨振宁等华裔卓越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与科学创新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牛芳合作的论文《人口控制技术与社会发展——张民觉生殖生理学成就的STS探析》获第七次山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承担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主持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子项目“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与创新方法研究”,与高策合作的著作《物理大师杨振宁》被刘大椿评价为“水平很高,可读性很强”,并被杨振宁本人评为“很好地把握住了我的思想”,学术反响热烈。

 

4、纺织科技史研究

结合科学文化史、地方科技史的研究,在东华大学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对长三角、新疆、山西、山东、广西、江西等地的纺织技艺、文化与社会进行了系列研究,同时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纺织科技、中国近现代纺织的体制化等也进行了研究,指导博士研究生12人,毕业9人,专著《西北实业公司纺织史研究》就是成果之一。此外,带领数名东华大学纺织史博士生翻译、校对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纱卷》。

杨小明在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涉猎较广,成果也较丰硕。“博而精”一语,当可作为其学术风格和特色的大致概括。

  

三、主要论著

  1、清代浙东学派与科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2、山西科技史(上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科技史应用教程,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大道无言:《系统辩证学》解读,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中国科技十二讲,重庆出版社,2008

  6、明清科技史料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魂系山西(再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8、科学与宽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当代中国科技十五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0、转型中的科学哲学,科学出版社,2011

  11、物理大师杨振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2、燕赵思想家评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13、西北实业公司纺织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4、安清翘科学思想与科学成就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

  15、希腊之多中心史探渊——城邦制、城邦分立及其他,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9(2)

  16、浅述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开发,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1(3)

  17、黄宗羲《匡庐游录》的科学价值,中国科技史料,1996(2)

  18、黄百家物理学成就初探,宁波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19、黄百家科学思想和成就钩沉,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人大全文复印)

  20、“胎毒外感说”与中国古代防治天花的成就,中华医史杂志,1997(4)

  21、黄宗羲与邢云路──明清之际授时历传承的一条线索,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22、两光子JC模型的无旋波逐级近似解,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23、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CoTiO3粉末,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24、哥白尼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的最早介绍,中国科技史料,1999(1)

  25、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统一──试论黄百家的科学真理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2)

  26、一般形式含时谐振子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2)

  27、朱熹理学本体论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发微,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28、朱熹认识论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5)

  29、利用函数级数展开法求解马丢方程,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6)

  30、中国古代没有生物进化思想吗?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1)

  31、明清山西人在治黄中的伟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2)

  32、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2)

  33、从自组织观看古希腊城邦的分立史,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3)(人大全文复印)

  34、《天花仁术·序》中有关人痘接种术的新史料,中华医史杂志,2000(3)

  35、论文化价值系统,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4)

  36、带有反平方势的含时谐振子的求解及其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4)

  37、纳米Ag粉体的晶格畸变,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4)

  38、《物理小识》中的光学思想,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0(4)

  39、“一国两制”——新时期统战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举,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9)

  40、论文化系统与科学技术的互动,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2)

  41、混沌学对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1(2)

  42、山西古代数学史述要,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3)

  43、社会达尔文主义:近代中国人的忧虑与抗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

  44、山西古代自然观概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2)(人大全文复印)

  45、黄百家与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3)

  46、黄宗羲与医学,中华医史杂志,2002(4)

  47、艺术中的科学——科技哲学的一个可能向度,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5)

  48、《国语》“武王伐殷”天象检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6)(人大全文复印)

  49、山西古代壁画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6)

  50、朱熹理学之科学观,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2(1)

  51、“美国猴子案件”:历史还是偏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人大全文复印)

  52、从模式到方法:二重转换——关于科学史教材创新的思考与尝试,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3)

  53、“通天地人者曰儒”——黄宗羲与科学关系之系统观考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54、梅文鼎的日月五星左旋说及其弊端,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4)

  55、系统方法与科技史:一种新的探索,系统科学学报,2003(4)

  56、科学史是有用的,科学时报,2003

  57、风水与中国古建筑避雷,科学时报,2003

  58、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吗?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8)

  59、哲学思维与东西方科学之比较,探索与争鸣,2004(12)

  60、从《明史》历志看西学对清初中国科学的影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人大全文复印)

  61、安清翘关于岁差的认识,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3)

  62、科学技术与山西区域历史的发展,齐鲁学刊,2005(3)

  63、科学技术哲学小型学术研讨会侧记,哲学动态,2005(4)

  64、黄宗羲与决定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6)

  65、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安清翘的左旋会通,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6、河北科技史的特色与地位——地域文化与科技发展之一典型案例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67、系统辩证学视阈下的宇宙与人,系统科学学报,2006(4)

  68、逻辑何以能与历史相统一?——基于拉卡托斯思想的一个案例解析,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9、从清代浙东学派看中西科技交流——以黄宗羲、黄百家为一典型案例的研究,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0、黄百家年谱简编,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3)

  71、从科学解释辨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72、薛福成科技观初探,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73、张民觉:三次问鼎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74、技术进步与唐代河东的科学文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6)

  75、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丝绸,2008(12)

  76、郭嵩焘科技观初探,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2)

  77、祁寯藻农学思想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78、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东华大学科技史教学经验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79、《新华日报》太行版对科技传播的贡献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3)

  80、抗战时期晋陕边区的自然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3)

  81、1937-1949年中国地质科学的艰难发展——基于建制化的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82、历史的辉格解释与中国古代纺织品文物复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7)

  83、张民觉科学实验与方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1)

  84、1912-1937年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建制化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2)

  85、中国原始纺织技术起源新考,纺织科技进展,2010(2)

  86、科学史学的理论域面及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3)

  87、中国古代造纸印刷工艺中的纺织考,丝绸,2010(3)

  88、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5)

  89、人口控制技术与社会发展——张民觉生殖生理学成就的STS探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6)

  90、黄宗羲的天文历算成就及其影响,浙江社会科学,2010(9)

  91、晚清科技传播模式变迁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2)

  92、纺织技术社会史中的“蝴蝶效应”举隅,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93、十二平均律:从江永和安清翘看朱载堉的思想源流,中国音乐,2011(2)

  94、“矩”: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安清翘科学思想初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2)

  95、明清泽潞地区的丝织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3)

  96、中国哲学的现代科学借镜,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3)

  97、《诗经》中的纺织考辨,丝绸,2011(3)

  98、潞绸的艺术风格及其技术美特征,丝绸,2011(4)

  99、联珠纹与中国古代织造技术,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00、上海近代缫丝业兴衰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5)

  101、近代沪苏杭丝织业比较研究,丝绸,2011(5)

  102、新绛稷益庙壁画中的农业科技文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03、中英水力纺纱机形制的比较研究,丝绸,2011(7)

  104、黎族原始腰机挑花的织造工艺,上海纺织科技,2011(8)

  105、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历史变迁,丝绸,2011(10)

  106、稷益庙壁画中的农业祭祀礼仪与科技文化考,文艺研究,2011(11)

  107、Study on the hand spinning wheel in a copy of the mural painting collected by Mr. Liu Xianzhou,Advanced Research on Mate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EI), Bioinformatics,2011

  108、Study on typical traditional silk looms in Shanxi province,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EI),2011

  109、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s cooperated with libraries: a course on the history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CSE 2012-proceedings of 2012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Education(EI), 2012

  110、冲突与协调:中西文化与杨振宁的科学创造,系统科学学报,2012(1)

  111、中国古代纺纱和制绳的工艺关系初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112、《申报》有关我国近代纺织业的史料发掘,理论探索,2012(2)

  113、中国古代丝织物中的织造文字探析,纺织科技进展,2012(2)

  114、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析,服饰导刊,2012(2)

  115、先蚕和先棉的比较研究,丝绸,2012(3)

  116、织金锦及其在蒙元时期的流行,纺织科技进展,2012(3)

  117、黄道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研究,纺织科技进展,2012(4)

  118、鲁绣图案的艺术符号表达,民族艺术,2012(4)

  119、科学史研究视角的转移与当代社会学视角的选择,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0)

  120、中国古代成语中的纺织考,丝绸,2012(12)

  121、Study for traditional spinning wheels and looms in Ze Zhou region,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Green Manufacturing II, MEGM(EI),2012

  122、Research on health function of silk fiber,IISME(EI),2012

  123、Brief analysis of Uyghur folk carpe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EI), 2012

  124、An analysis of Uyghur folk carpet craftsmanship of Xinjiang,Advances in Textile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EI), 2012

  125、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ooms in ancient China,Advances in Textile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EI), 2012

  126、《郭嵩焘日记》中有关光谱学内容的考析,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2)

  127、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起源和发展研究,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

  128、红瑶女性腰带制作工艺调查及文化思考,纺织科技进展,2013(2)

  129、医药传教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0、“矩”哲学观与安清翘关于中西学关系的认知与实践,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4)

  131、从壮锦纹样管窥壮汉文化的交流,服饰导刊,2013(4)

  132、郭嵩焘三观英法天文台及其感知,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6)

  133、从艺术特色到成因归宗——广西壮锦纹样解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134、鲁绣的色彩及其文化探究,服饰导刊,2014(1)

  135、解放战争期间西北实业公司纺织技术的改进与发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3)

  136、因果性的数学解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4)

  137、山西明代寺观壁画犁耕工具图像的科技内核,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4)

  138、曹焕文与中国火药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4)

  139、《豳风广义》中的蚕桑丝织研究,服饰导刊,2014(4)

  140、1932~1945年间山西纺织行业的经营与管理,经济问题,2014(7)

       141. 蚕学馆在纺织丝绸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丝绸,2014(8)

       142. 论《纺织之友》的几点历史意义,丝绸,2014(12)

      143. 周启澄与《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的成书,黑龙江史志,2014(19)

      144. 时代和创造相结合的思想结晶,中华读书报,2014

      145. 近代山西纺织科技文化事业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2)

      146. 广西少数民族织锦中八角星纹的采借与创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147. 雷氏大牵伸及其历史启示,棉纺织技术,2015(2)

      148. 曹焕文运城盐池化工及技术演进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149. 中国传统纺织品时尚化设计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包装世界,2015(4)

      150. 西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浅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151. 技术编史学的研究疆域及其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5)

      152. 从雷炳林及其发明看中国近代纺织科研发展,丝绸,2015(6)

      153.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解决进路,学理论,2015(35)

      154. 胡先骕——科学与人文融汇的典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155. 曹焕文与运城盐池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2)

      156. 夏布中苎麻纤维脱胶现象与技术考,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6(2)

      157. 新现代主义服饰文化中的四个向度,纺织科技进展,2016(2)

      158. 先秦两汉石染矿物颜料及其染色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159. 江西夏布绣的溯源与技艺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3)

      160. 基于布与帛对比视角下布衣服饰文化的考辨,丝绸,2016(4)

      161. 纪录片《丝的旅行》中的丝绸史考辨,服饰导刊,2016(4)

      162. 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心理进路探究,科技展望,2016(4)

      163. 身体与服饰美的探析,服饰导刊,2016(5)

      164. 从“败绩”说起——绩麻的纺织考,丝绸,2016(6)

      165. 近现代火药史学的形成与分野,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

      166. 茜草染料在古代欧洲的使用,丝绸,2016(10)

      167.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Grass Cloth, Asian Social Science, 2016(6)

      168. 宋朝军事实力真的“积贫积弱”吗?解放日报,2016

      169. 天旋、岁差与中西之争,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2)

      170. 新余夏布绣技法与风格研究,丝绸,2017(2)

  

四、学生培养  

2004年9月迄今,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后在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招收培养博士生12人,毕业并获得学位者7人。其中,2011届毕业生李树雪以其博士学位论文为题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并于2015年晋级为教授,现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所的硕士生导师;2010届毕业生牛芳现为山西省委党校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生史宏蕾于2016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2009届毕业生杨常伟现为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届毕业生贾争慧现为山西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届毕业生梁变凤进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4届毕业生庞雪晨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16届毕业生王坚以优异的成绩留所工作。2002年9月以来,招收培养硕士生10人,毕业并获学位者8人。

2004年9月迄今,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招收培养硕士生36名,毕业并获学位者26名;2008年3月迄今,在纺织学院、人文学院、服装学院招收培养博士生14人,毕业并获得学位者9人。其中,芦苇荣获2009年全国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李斌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伍斯特一等奖学金,苏轩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长期以来,从事高校博士生政治理论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硕士生政治理论公共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博士专业课《科学技术史》、《中国纺织史》、《中国服装史》、《纺织科技与考古》、《丝织品鉴定与分析》、《文化人类学》、《技术史概论》,硕士生专业课《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中西科学文化比较》、《中国纺织史》、《中国数学史》、《中国天文学史》,以及本科生《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思想史》等教学工作,反响热烈,效果很好。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