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出版座谈会在科学史所举行(转载)

发布时间:2016-12-12

9月29日,科学史所潘吉星研究员的著作《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出版座谈会在科学史所举行。座谈会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远东出版社和中西书局承办。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与规划处处长章隆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秘书长俞源少将,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博士生导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彭光谦少将,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罗琳,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马建农,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徐忠良、原总支书记兼副总编辑罗伟国等6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会,座谈会由副所长韩琦研究员主持。

年逾八五的潘吉星研究员,坚持站着讲述了他研究中国火药的经历。当年,在中外老一辈科学家的鼓励下,他启动了火药史研究,32年来倾注心血,孜孜不倦地爬梳十多种语言文献史料,最终完成了这本《中国火药史》的撰著,为中国火药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写上了浓重一笔。

原始火药自唐代炼丹家在“伏火”中无意间发现之后,经过五代十国的混战,宋、辽、金的战争中演化发展,从初级火药进步到了固体火药,实现了冷兵器到火药武器的转变。元明时期,火药、火器全面发展。13世纪开始,随着蒙古大军的远征,中国火药、火器技术流传到亚欧一些国家,西方国家开始重视火药技术的研发。14世纪近代火器的使用引起的军事、科技乃至政治经济变革,促使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封建制迅速崩溃、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欧洲列强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并称霸。

《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史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通史的体裁,按时间顺序,阐述中国历代火药、火器发展的历程。考证阿拉伯、希腊、拉丁和英、法、德、俄、日、韩等十多种语言文献,利用中外考古发掘成果与博物馆藏品实物检测研究,考察有关手工生产现场或遗址,复原和比较中外火器形制、构造,定性研究武器结构、发射情况及功用,同时辅以相关历史背景及中外交流情况的分析做交叉研究。

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为绪论篇。谈火药出现前中外火攻中使用的古代纵火剂和纵火武器;有关火药的一般概念;火药和火器的起源。第二篇为历代发展篇。叙述宋—金、元、明及清各历史时期的火药和各种火器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历史背景。全书截止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第三篇为外传及国际影响篇。叙述中国火药及火器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欧洲国家及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传播,以及火药、火器使用后产生的世界影响。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祝贺这一重要成果的出版。张柏春指出,潘吉星克服困难,踏实治学的精神尤其值得年轻人学习,要学好外语,做职业科学史家。

《中国火药史(插图珍藏版)》

 

潘吉星作报告

 

为到场嘉宾签名

 

座谈会现场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http://www.ihns.ac.cn/xwdt_new/kydt_new/201609/t20160930_4672240.html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