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2
2021年5月24日,我所举办了2021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此次答辩委员会成员有:东华大学杨小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山西大学史红蕾教授、姚雅欣副教授、冯震宇副教授。杨小明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刘欣老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参与此次答辩的硕士生有:王鑫、闫嘉宝、柏航、裴家兴、吴双、田雨、尹铁乔共七位同学。
王鑫,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厚宇德教授,论文题目为《<格物粗谈>与<物类相感志>中的科技史料研究》,论文采用文献法和理论分析法,立足于现代科学知识,对《格物粗谈》和《物类相感志》一卷本中的科技成就进行细致的研究,内容涉及两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农学知识及民俗信仰、误传类条目,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讨论了两书所体现的古人的思想观念。选题符合专业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创新性明显,尤其是对两书中的化学史料的解读,为原创性工作。论文表明作者已能较好地掌握了科技史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论文的规范性方面,引文符合规范,学风严谨,文字表述准确、流畅。论文工作量饱满,反映了作者具有较为深厚和扎实的科技史功力,是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
闫嘉宝,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乔笑斐副教授,论文题目为《达芬奇的视觉科学与透视法研究》,论文以视觉科学及透视法发展的历史为线索,对达·芬奇视觉科学和透视法体系进行了研究。论文基于达·芬奇《论绘画》及其手稿等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达·芬奇在视觉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透视法领域的突破,为进一步完善视觉科学理论,研究西方绘画风格提供了借鉴。该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合理,逻辑清晰,论文格式符合规范,在论文答辩中对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较好的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认为,是一篇良好的硕士论文。
柏航,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乔笑斐副教授,论文题目为《统计物理的起源》,论文通过对1798年至1860年间统计物理学发展中几位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对热力学发展的主要贡献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作为统计物理基础和昭示着统计物理起源的热力学发展与统计物理学的关系,并对这一时期几个重要的物理学概念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合库恩的“同时发现”这一理论,给出了一种科学史方法上的认识。文章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流畅,表明作者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是一篇良好的硕士论文。
裴家兴,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李树雪教授,论文题目为《吴耕民的园艺学实践与思想研究》。吴耕民是中国著名的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其成长经历与我国园艺学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论文通过对吴耕民的蔬菜园艺实践、果树园艺实践,以及对园艺学科建设的贡献进行解析,并结合其他一些园艺学家的贡献,最后归纳总结出吴耕民的园艺学思想。本论文为了解中国现代园艺学发展脉络提供资料支撑。文章布局合理,逻辑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流畅,表明作者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是一篇良好的硕士论文。
吴双,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冯晓华讲师,论文题目为《17世纪上半叶欧洲科学交流对科学共同体的意义》,论文从《科学家传记辞典》中统计出大约283名科学家,并对科学家的旅行交流、书籍交流、信件交流及聚会交流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论述了这些科学交流对于壮大科学家队伍、塑造科学家群体方面发挥了积极促进的作用,阐释了这些科学交流对于塑造科学家群体的组成、价值观和活动规则以及维护正常的竞争和协作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对科学共同体面貌的理解。文章框架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写作规范,表明作者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是一篇良好的硕士论文。
田雨,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伊宝副教授,论文题目为《金代山西雕版印刷研究》,论文以雕版印刷技术的历史发展为研究主题,结合田野调查、人物访谈和实验检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金代山西雕版印刷术发展的地域、种类特点和成因,讨论不同雕刻类型的历史沿革以及他们与印刷术发展相辅相成的特点,探究印刷相关工艺的技术流程,已总结推动当时印刷术进步与发展的多方面因素。论文的成果对归纳中国金代的科技史有一定的意义。该文对雕刻印刷的工艺过程和涉及的材料工具都进行了较全面的叙述,并有相关图片作为论据支持。文章选题恰当,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表明作者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是一篇良好的硕士论文。
尹铁乔,2018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坚副教授,论文题目为《孟乃昌化学史学术成果研究》,论文对孟先生的成果进行了条分缕析和连缀编制,较清晰地呈现了关于秋石、硝石、金液等学术问题的“线性”研究历史,分析了孟先生的化学史研究成果,对于分析中国炼丹术研究史的特征、推进科学史研究理论具有较强的意义,富有学术价值。全文选题颇具巧思,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格式规范,语言也较为流畅,符合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七位答辩硕士生汇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针对每位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较为充分的答复。整个答辩会进展顺利,七位硕士生全部通过答辩。
供稿:刘欣
编辑: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