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人民大学教授欧阳志远教授来我所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05

2021年9月24日上午,受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欧阳志远分别作了两场学术报告。两场报告均由我所赵云波教授主持,我所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632e238a0303490aa3e55c79ec1f66ee.jpg


第一场报告题为《碳值控制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协调》,碳值高升致气圈异变,直接威胁全球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成为当前生态问题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首先,欧阳志远教授就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合生自组织”功能一旦消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荒漠化过程就是如此。现如今自然分为:原生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原生自然是“合生自组织”功能基本完好的自然,如自然保护集域;人化自然是“合生自组织”功能部分存在的自然,如农林种植集域;人工自然是“合生自组织”功能基本丧失的自然,如工业技术体系。全球生态系统是三种自然的符合系统,从总体上看,“合生自组织”功能尚能勉强发挥,属于一个濒危的“人化自然”。“合生自组织”功能的保护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所有环境状况评价和建设措施选取,都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大气碳值过高,要害在于严重破坏了全球生态系统物料和能量流动的平衡,从而使“合生自组织”功能受到冲击。基于以上,极端天气频繁出现,造成气温、气运和水运激烈反常。并进而削弱人体免疫功能,成为疫情病因。因此将碳值控制放到首位是完全必要的。


其次,目前控制大气碳值的措施可以分为减排与增汇两类,这两类途径都要注意种类配置和利弊比较,作为替代者新能源应该是清洁性的,欧阳志远教授指出其利弊:


风电和光电近年得到大力推广,不仅提供相当部分清洁能源,而且助力相当部分地区实现脱贫。但是他们共同的问题在于,光能电池和风能电池生产废弃有污染。地热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情节性能源,应当积极开发,但目前可以规模开发的都不普遍。地热利用前景可观,但规模开发的投入较大,同时还存在地质灾害问题和污染处理问题。氢能的化学开发和物理开发都会产生丰富的清洁能源,前者是氢气作为燃料释放,后者是氢同位素聚变释放。氢的同位素聚变能量要和平利用,关键是要解决受控问题,这方面目前也尚待突破。沼气是一种可再生且易获取的清洁能源,沼气燃烧时氧化完全。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固体颗粒物。沼气燃烧甲烷氢碳比高,产生单位热量排放的二氧化碳远少于常规燃料,有利于碳值削减,还有利于生产生活废物处理。而目前农村生产生活废物处理,只要打造“秸秆——饲料——沼气——能源——农产”的链索,便可以获取相当大的经济成果。


最后,欧阳志远教授表示,资源节约是碳值削减的重要途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间无不产生排放,生产生活节约,可以减少所有元素化合物的废弃。在生活中也要形成节约意识。碳汇增加的关键是发展衍生经济,把林草营护与经济收益紧密联系。


91b1851714d048f08e9b1bed48f753c3.jpg


欧阳志远教授的第二场学术报告的主题为《论文写作规范教程》。在此次报告中,欧阳志远教授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重论述:首先、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的区别。硕士论文是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即站在别人的舞台上演戏。博士论文是自己搭台,自己创造。欧阳教授认为,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灵魂。一篇成功的博士论文,在选题定了之后,一定要有一个自己创造的新概念,并围绕这个新概念进行系统的论述。


其次,他又对论文的写作关键点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论文的关键是捕捉问题,正确捕捉问题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并且要继续深挖,把研究往深处推,使论文结构层层深入,内容耐人品读。


最后,欧阳教授重点为大家讲解了论文内容应包括的几大方面:一、题目。欧阳教授告诉大家,论文中提出的新概念或者新命题,要在题目中有所显示。其中要注意的是,题目要简短精练;最好用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组成;便于检索。二、关键词。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词汇。三、摘要。摘要是文章的缩写,用第三人称,学位论文的摘要可以长一点。四、正文。正文应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其中分析问题是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厘清它与全部矛盾的相互关系,构建出一个能透过现象反映本质的有机系统,揭示出事物在分割状态下未显示出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五、结论。结论要写清四点:创新点、研究的内容与已有的内容有哪些进步、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缺点和进一步的规划。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定要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尽量不使用第二手文献。欧阳教授还给同学们提到,要注意论文写作格式,布局清楚,让审稿人更直观的看到论文的层次感。


提问环节欧阳志远教授与我所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师生受益良多。


撰稿人:吴双、赵红运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