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4
2024年5月22日,我所举办了2024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此次答辩委员会成员有:广西民族大学容志毅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晓教授,贵州师范大学韦丹芳教授,山西大学史宏蕾教授、任安波副教授。容志毅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范丽媛老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参与此次答辩的硕士生有:薄嘉、曹亚楠、曹一萌、程凤媛、冯建新、李敏、刘博闻、刘姣婷、王婷婷、张佳妮、张永红、赵翊圻共12位同学。
薄嘉,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乔笑斐副教授,论文题目为《金代山西河津窑陶瓷工艺研究》。该论文探究了河津窑陶瓷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文章主要以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科技力量,深入研究河津窑的陶瓷工艺发展状况。参考多学科研究成果,力图复原历史手工业发展面貌。2.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田野考察法、比较分析法、类型分析法,从多角度系统地研究河津窑烧造工艺。运用实验法对河津窑产品进行实验分析,借用科学实验仪器检测其蕴含的微观内涵。论文写作规范,叙述清楚,分析深入,史料翔实,结论可信,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曹亚楠,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伊宝教授,论文题目为《清代山西盂县寺观壁画材料及工艺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山西盂县清代寺观壁画中所包含的材料及色彩工艺,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 以寺观壁画中所用到的色彩材料和工艺为切入点,探索传统色彩工艺在清代山西盂县寺观壁画中的应用情况,从研究的切入点上看就具备一定创新性。用到文献史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田野考察法、口述访谈法等方法,力图多层面深入详细的分析。2. 通过实验,对清代盂县寺观壁画中用到的典型颜料进行实验分析,借用现代技术测分析了其中的独特性。论文立意新颖,逻辑清晰,史料翔实,分析深入,行文规范,结论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曹一萌,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邹文卿副教授,论文题目为《大同机车厂技术引进与创新研究(1954-2000年)》,该论文以1954-2000年大同机车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技术引进”和“创新”为切入点,较好体现了特定时期国家、地方和行业的发展历史,作为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蒸汽机车制造厂,大同机车厂在中国铁路机车技术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历史低位和意义,本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实地考察法,从大同机车厂的历史沿革和贡献、技术引进策略与实践、自主创新路径与挑战、经验与启示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相关案例,较为全面地对该厂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2. 以大同机车厂为个例研究建国后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总结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策略,强调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齐头并进,并要注重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方式。丰富了山西地方科技史以及中国机车制造发展史的研究领域。论文文题相对,写作规范,叙述清楚,史料翔实,结论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程凤媛,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坚副教授,论文题目为《中国传统烟火制作技艺研究——以〈火戏略〉为中心》,以《火戏略》为主并基于多种相关古籍资料,对火戏品类、配方与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追溯了烟火概念的演变路径,厘清了烟火到火戏的发展脉络,辨析并纠正了有关其认识的谬误。以《火戏略》为主的古籍中寻找火戏的名目与其涵盖的烟火品类,比较其配方,探究其工艺,认识了清代火戏本质上是传统烟火与傀儡戏的结合。2.《火戏略》是现存唯一的中国古代烟火专著,论文参考选用的善本是天津图书馆所藏的世界唯一的五卷全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复印本)选用的珍贵足本文献,是相关研究史料的较大创新。论文写作规范,叙述清楚,分析深入,史料翔实,结论可信,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冯建新,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赵云波教授,论文题目为《李提摩太来华科技传播活动研究》,该论文选题契合学科要求。探究了李提摩太从晚清到民初,在华四十五年,以“海外布道英雄”“西学权威”等身份进行的科技传播活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层面科学思潮和新式教育作出杰出贡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文献综述扎实有据。作者详细梳理了1951~2022年关于李提摩太研究的轨迹和态势,构建了李提摩太在华活动的历史主线,为研究李提摩太科技传播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读者了解李提摩太提供了线索和导向。2.研究结论启迪性强。作者认为中国跨入近代科学的一个主要渠道是“科技传播,而科学传播要达到目的,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相契合。论文写作规范,叙述清楚,分析深入,史料翔实,结论可信,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李敏,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李树雪教授,论文题目为《<科技日报>科学家形象建构的实证与理论研究(1986-2022)》,该论文基于实证和理论分析了《科技日报》创刊以来建构的科学家形象,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 根据已公开的新闻报刊资料为史料基础,梳理《科技日报》创刊以来的科学家形象内涵,并进行理论分析。2. 将新闻传播与科学史视为平等的双方,在两条脉络中进行交叉分析,形成有建设性的科学家形象建构策略体系。3. 将科学史的学理分析运用在报道的科学家形象建构中,挖掘科技史在科学传播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论文立意新颖,逻辑清晰,史料翔实,分析深入,行文规范,结论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刘博闻,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彭鹏副教授,论文题目为《中国量子通信发展的历史考察》,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新兴科技中的前沿量子科技发展进行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对世界上量子通信整体进程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2.对中国量子通信发展的从无到有到精的整体历程进行了介绍与说明,总结出了中国的相关研究追上并赶超世界的几个关键节点。3.选题从学科史角度提炼量子通信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内容,并从其发展背后凝练出对整体新兴科技发展的反思与总结,及其当代的价值。论文写作规范,叙述清楚,分析深入,史料翔实,结论可信,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刘姣婷,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厚宇德教授,论文题目为《瑞士制表业发展史及其成功经验研究》,该论文探究了瑞士制表业的行业发展史,选题具有前沿性和开放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论文通过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视角得出一些新的命题和结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2.在现有国内的学术论文中首次将瑞士制表业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还原了世界级制造业的形成过程。3.文章用到多种史料和多种研究方法,从档案资料、报告、专利、新闻报道等入手,运用文献法、交叉互证法、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梳理和剖析了不同时期、不同竞争环境下瑞士制表业的发展状况,揭示瑞士制表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因素。论文写作规范新颖,分析深入,史料翔实,结论可信,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王婷婷,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邹文卿副教授,论文题目为《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的技术活动研究(1950—2000年)》,该论文系统整理和阐述了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引进和创新活动,选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论文结合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整体情况,将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的发展划分为创新、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2.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不同阶段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过程进行了重点考察和案例分析,得出该厂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论文框架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所用数据详实,图表清楚,研究方法得当,论证有理有据,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张佳妮,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彭鹏副教授,论文题目为《欧美量子信息科技政策发展研究》,针对美国和欧盟量子信息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系统整理了美国和欧洲(以欧盟为代表进行介绍)量子信息科技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选取了美国和欧盟发布的关键战略进行分析。2.在全面梳理美国和欧盟量子信息科技政策演变历程以及对比其关键政策的侧重点后,提炼出一些对发展我国量子信息科技乃至前沿科技的启示。论文选题新颖,逻辑清晰,史料翔实,分析深入,行文规范,结论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张永红,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邹文卿副教授,论文题目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外合资企业技术引进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对安太堡露天煤矿技术引进活动和合资企业对技术引进的影响进行研究,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对中美合作的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尤其是其技术引进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2.通过对安太堡露天煤矿的研究,窥见改革开放初期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引进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合资企业对技术引进活动的影响。论文写作规范,叙述清楚,分析深入,史料翔实,结论可信,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赵翊圻,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乔笑斐副教授,论文题目为《库恩科学诠释学思想研究》。论文对库恩科学诠释学思想发展较为细致的分阶段研究和围绕该思想对关键概念的分析与考察,体现了论证、阐释的历史与逻辑统一。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1.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聚焦“科学诠释学”的诞生、形成、发展,较清楚地展示了库恩思想的发展历程。2.能够敏锐地关注到1962-1977 年间,《结构》发表后,库恩就“科学阐释学”展开的论战性回应与解释性辩护,并努力做了总结与梳理。3.能够结合中国本土情况,就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展开相应讨论。整体来看,论文结构合理,语言通顺,选题较有意义,史料收集与分析完成度也较高,丰富了学界关于库恩科学诠释学的历史认知,是一篇良好的硕士学位论文。
答辩硕士生汇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针对每位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较为充分的答复。整个答辩会进展顺利,12位硕士生全部通过答辩。
供稿:范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