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术活动

“科史新知”研究生学术沙龙第11期通讯

发布时间:2024-03-28

2024年3月22日,“科史新知”研究生学术沙龙第11期举办。任世君(20级博士)、刘博闻(21级硕士)作为主讲人,从“墙上设瓮”和2023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个主题展开,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王金副教授任点评人,三十余位同学听取报告并交流。


一、古戏台“墙上设瓮”声效的有限元分析

任世君同学讲解了山西汾阳龙天庙古戏台发现的“墙上设瓮”技术,揭示了工匠为改善表演声环境所作出的努力,该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此进行了研究,从古人的使用语境以及中西技术对比的视角进行了评价。


2.jpg



在调研山西古戏台建筑中,发现曾镶嵌于龙天庙古戏台山墙两侧的陶瓮实物。它是迄今所发现的舞台建筑中从地面设置共鸣器转到山墙设置共鸣器的仅有实例,是中国古建筑声学技术的重大进步。通过对龙天庙碑文的考证,以及对陶瓮的声学测量,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该戏台为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或更早时间所建;第二,大、中、小三种不同容积的陶瓮,其固有频率呈某种音程关系,有利于扩大音响和远处的听闻。

任世君同学利用多种研究方式,就“墙上设瓮”到底是吸音还是扩音的学术争议,向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讲解。


二、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浅析

刘博闻同学向大家介绍了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研究——阿秒激光。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安妮·吕利耶(Anne L’Huiller)、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和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以表彰他们将产生阿秒激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动力学。


1.jpg


刘博闻同学深入介绍了阿秒激光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根据发光持续时间的长短,激光一般被分类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连续激光能够在长时间内产生激光但输出的功率较低。脉冲激光工作方式是在一个个间隔的小时间段内发射光脉冲,其峰值功率很高。从20世纪激光诞生开始到其后的80年代,脉冲激光的单个脉冲时间可以达到皮秒量级。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的脉冲宽度也在不断缩小。1981年,贝尔实验室的福克等人采用锁模技术将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缩小到小于100 fs。2001年,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的克劳茨研究组在实验上成功地利用气体高次谐波产生了脉宽为650 as的单个光脉冲,使光脉冲宽度达到阿秒量级。

阿秒脉冲激光的出现被认为是激光科学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应用前景难以估量,目前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成功用于测量和控制内壳层束缚电子运动等过程,将人们研究物质结构的视野从分子拓展到原子内部。阿秒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可控高温超导、超高分辨成像、电子信息处理等领域科学与技术层面研究的诸多重大突破。鉴于其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美国、欧洲、日本等将阿秒激光技术列为未来10年激光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阿秒脉冲激光技术打开了一扇通往研究电子的极端超快运动过程的大门。


撰稿人:智文静

审稿人:林书羽

摄   影:陈   卓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电话:0351-7652230 电子邮箱:kjss@sxu.edu.cn
版权所有©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网站备案:晋ICP备05000471号
山大科史